墨城十二时辰丨寅时:耕海牧渔筑“粮仓” 海洋渔业向深蓝

2023-05-19 12:5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534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

5月8日04时50分,寅时,夜与日交相更替,在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头码头,一排排渔船有序在渔港停泊,微风拂过海面,泛起层层涟漪。

即墨“粮仓”向海洋。

在宽广无际的海面上,渔政执法船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海上巡查执法,“一切正常,未发现捕捞渔船。”近年来,为养护渔业资源,保障渔业高质量发展,即墨区采取海上和陆上执法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伏季休渔期严抓管理,禁止捕捞,同时着力拓展养殖空间,持续发展多元化业态,推动海洋渔业面向深蓝发展。

多元化持续发展业态

即墨区海岸线长196公里,管辖海域面积约1990平方公里,有7处海湾、32个海岛、9处渔港码头、12处渔船集中停泊点、省级良种场6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个、国家级海洋牧场2处、省级海洋牧场1处,海洋资源丰富,渔业发展态势良好,水产种苗、养殖、增殖以及水产品加工等各环节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参、对虾、鱼类、贝类等,海水养殖业发展具备很大的基础优势。

在抓好池塘、底播和筏式等传统养殖的同时,即墨区着力拓展养殖空间,发展深远海渔业。“国信1号”大型养殖工船(鲁即渔养60616)作为国信国家级海洋牧场产业链的延伸,挖掘了深远海养殖的发展潜能,是全球首艘取得ASC认证的深远海养殖工船。2022年9月份,国信集团发布了国内首个工船系列大黄鱼品牌“裕鲜舫”,截至去年年底,已上市大黄鱼约1100吨,产值约1.6亿元。

青岛国信国家级海洋牧场位于即墨区田横码头驿站西北侧,项目已完成一期人工鱼礁建设,开展了筏式养殖、抗风浪网箱养殖等,增加了近海贝类资源,提高了近海海域渔业种群数量,是青岛市第六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从即墨区鳌山湾码头乘船向南出发,在海中行约9公里就可以到达逸益达海洋牧场“蓝谷1号”平台。该海洋牧场由青岛逸益达实业有限公司建设运行,今年2月刚刚获批第八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为促进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即墨区在鳌山湾内共放流虾蟹苗种14496.7万单位。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是青岛市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在此期间,即墨区采取海上和陆上执法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伏季休渔管理,禁止捕捞,养护渔业资源。

此外,近年来,即墨区持续聚力打造具有即墨特色的海洋渔业品牌,“即墨海参”“神汤沟牡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即发”中国对虾、“栲栳岛”梭子蟹入列青岛市知名农产品,“悦海湾”和“壹海里”牌海参通过了有机农产品认证。

加强资源养护,海洋渔业向深蓝

今年,即墨区将继续推动海洋渔业面向深蓝发展,依托海洋科研院所等行业顶尖力量,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坚持“牧场化、深水化、绿色化、智能化”海洋渔业方向,大力发展水产种业,实施“蓝色良种”培育工程,积极融入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建设,推动已落户水产种苗产业园区的海大基地、省海科院项目年内投入运营,黄海所主体工程年内开工建设;积极扶持培育悦海湾、祥瑞等渔业企业,指导祥瑞公司做好三疣梭子蟹“黄选一号”的苗种培育、推广,推动悦海湾种质资源创制基地建设,打造种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争取年内投入使用;加快即发集团、国信集团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开展“黄海3、4、5号”中国对虾、三倍体牡蛎的育苗和养殖示范,推广虾、蟹、贝生态养殖新模式,带动渔业产业发展。

支持发展深远海渔业,积极协助国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服务保障“国信1号”大型养殖工船在大黄鱼陆基育苗、工船舱养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加快推进“国信2-1号、2-2号”养殖工船开工建造,助力深远海养殖工船船队建设。支持翁之润公司建设重力式网箱标准箱,开发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等多种养殖新模式,助推即墨区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养护,加快国信、逸益达等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协助国信开展贝类底播增殖等项目续建;建设小管岛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同时,实施好202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预计6月份完成。

为进一步打造整洁渔港,在伏季休渔期,即墨区还将继续开展渔港环境渔港环境提升工作,抓好渔船渔港管理,不断提升周边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