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绩单|即墨区:整车产量突破45万辆、增长15%,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3位

2025-01-07 21:47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14211) 扫描到手机

1月7日,青岛市即墨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即墨区区长孙杰代表即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即墨区统筹做好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蝉联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省首位,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3位、较上年再进一位。

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

投资基础更加坚实。182个省市区重点项目预计实现投资39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3%,带动全区投资增长3%左右。新引进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80个、计划总投资766.3亿元。

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余亿元。电商零售企业超过5000家,实现网络零售额150亿元。

贸易结构更加优化。纺织服装服饰业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跨境电商完成交易额16.2亿元,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68%,机电及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货物进出口增长3%以上。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协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50余亿元,银行机构新增贷款余额近百亿。新增备案基金30家,总量达到685家。保障项目用地2300余亩,盘活闲置土地近2000亩。新引进各类人才1.5万人。

“国信2-1”号养殖工船顺利出坞

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千亿级参数“瀚海星云”大模型国内首发。国家深海基因库、标本样品馆、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加速落地。山东大学建成最大、最完整的“全球海洋微生物组数据库”。新增省市创新平台6个,总数达到114个。

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速。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汇聚成果3.6万条,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5.5亿元。省海洋物联网成果转化云平台正式发布。森科特国内首创网衣清洗机器人,“海燕”滑翔机入选市十大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岛园区加快推动。

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女岛新能源装备产业园上升为市级战略。新签约双丰物探等涉海项目21个。青岛造船厂等3家企业入选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国信2-1”号养殖工船顺利出坞,海检检测获中国服贸会“发展潜力服务示范案例奖”。

奇瑞生产整车16.5万辆、产值突破180亿元

优势产业加快转型。整车产量突破45万辆、增长15%,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0%。奇瑞生产整车16.5万辆、产值突破180亿元,零部件核心配套企业达到16家;一汽解放商用车年产14.5万辆,整车出口量增长60%以上,10万辆微卡项目落地建设。即墨卫衣入选山东电商产业带。陆港现代物流园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获得国家正式批复。云路全国最大非晶带材生产基地建成投用。青岛即墨通用机场正式开航。国实科技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海尔施特劳斯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森麒麟数字化管理模式获评工信部质量标杆典型经验。

创新实力持续壮大。获市科学技术奖励9项、创历年新高,新增发明专利授权880件。精锐机械等5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8家、瞪羚雏鹰企业29家,新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突破千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0家,超额完成“十四五”高企倍增计划。

重点企业做优做强。一汽解放进入全省百强,即发等4家企业入选全市综合百强,成信马达等8家企业上榜全市制造业百强。奇瑞等3家企业获批省支柱型雁阵集群“头雁”企业,云科智能入选全市新经济新锐企业。卓英社新三板挂牌,英派斯完成定向增发。

地铁7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8座车站主体完工

城市功能不断优化。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7处,惠及居民5977户。大中修鳌东路等国省道3条,新建整修淮涉河二路等市政道路32条,地铁7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8座车站主体完工。建成开放口袋公园9处。新架设5G基站1000个。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建成城区停车场10处,新施划停车泊位9500个。实施“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双覆盖攻坚,业委会覆盖率提高到83.5%。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3.5万亩。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新创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 21个,新增农村清洁取暖3万户,新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村庄115个,新实施农房节能改造3000户。整修提升“四好农村路”209公里。

生态环境巩固向好。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改善8%、居全市首位。鳌山湾生态整治全市唯一获批国家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获评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县。

老年人助餐补贴扩至65岁以上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建成启用桃源小学等7处小学、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4000余个。我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居民医保生育补助标准提至3000元。

社会保障精准有力。发放稳岗补贴3600余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9500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补贴标准提升6.6%以上,惠及困难群众4.1万人。建成启用79处养老服务站,老年人助餐补贴扩至65岁以上。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5万场,柳腔历史剧《即墨大夫》获评省优秀剧目。田横祭海节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大欧鸟笼列入首批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全国最大矿晶博物馆试运营。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投入使用。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为企业和基层解决问题700余个

重点改革加快落地。新型智慧城市等9项试点任务通过评估验收。新争创市级以上改革试点21项。推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2.0审批,项目建设周期平均压缩2-3个月。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以上。电子证照用证事项达到1912项。“综合监管一件事”拓展到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等领域。

依法行政纵深推进。418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联动机制,全省赋予镇(街)行政执法权试点稳步推进。

作风建设驰而不息。深入开展“三走”活动,为企业和基层解决问题700余个。优化群众投诉问题办理机制,12345热线、“即诉即办”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实习生 史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