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启用一周年系列报道

2017-09-21 09:55  来源: 新即墨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粒种子,那它所在的地方就是一片沃土。种子在沃土和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花结果,而沃土则因有种子的成长变得更加富饶靓丽。

  五年前,74岁的鳌山卫街道东里村村民黄修泉带着孙子,现场观看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奠基典礼。他说:“把地征给山东大学是好事,有大学的地方,就有希望。”———自此,一粒种子植在即墨人心里;

  一年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启用。——自此,这粒种子在即墨拔节生长;

  一年后的今天,山东大学6个学院搬迁工作完成。9月16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迎来又一批新生。

  一年来,作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点以及新百年事业的新起点,青岛校区对山大来说意义非凡;同样,对鳌山卫来说,学校的存在,已经在于潜移默化中描绘出另一番崭新的容颜,改变着这个小镇的气度。

  1 家门口耕耘鼓起群众腰包

  远行,对恋家的人来说,是一种萦绕在心头的淡淡忧伤,更或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对于依山傍海的鳌山湾畔人来说,这里既是自己的家园,更是梦里乡愁的寄托。

  以前,离开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今,留下来是因为有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空间。

  对于山大带来的变化,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其驻地鳌山卫街道被征地村。

  鳌山卫街道东里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江依稀记得,东里村的变化始于山大建校之初。“人员的聚集就能带动商业,刚开始是施工人员,现在是学生。”

  作为鳌山卫街道如今商业的聚集地,东里村距离山大校门不到1000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该村商铺数量猛增至40余家。而由于学校对消费市场的刺激拉动,村庄沿街商铺租赁费水涨船高,村集体收入由之前的6。7万元增至100万元。

  “以前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铺,街上这个店铺对外出租,去年学生搬过来后,我就收回来自己开,收益不错。”东里村的商业街上,42岁的何书萌整理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眼含笑意。

  与有商业基础和地理优势的东里村相比,以农业为主的沪沱村虽不及繁华,但村民就业和收入结构的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衣立洪介绍,村里有近100人在山大从事保洁、保安、物业等后勤工作,收入不错。此外,村里还有不少人在附近工地做木瓦匠,一些有商业头脑的村民还开起了理发店、农家宴、小旅馆。“山大的到来,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

  2 都市味浓现代生活近在眼前

  乡村和城市的差别,在于很多方面。除了都市的现代、时尚、繁华等,最让农村人羡慕的更多是生活上的便利。各类优越生活资源的集聚,让村里人羡慕不已。

  如今,行走在鳌山湾畔的各个街道上,除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沿街各类服装店、饭店、奶茶店、旅店、甜点店随处可见,街上不时有几辆新能源公交车、快递车穿过……城市化的气息随着山大青岛校区的启用愈显浓厚。

  “出门有公交,吃饭叫外卖,联通青岛的轻轨马上要开通,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医疗也在聚集,在高校和蓝谷的带动下,鳌山卫与大城市接轨的步伐将越走越快,我又何必舍近求远。”28岁的相洁一直想到大城市工作,但自从山大青岛校区落户后,“老家一天一个样儿”的变化把她留下了。

  而在超市老板何书萌心中,他最大感受是,以往店铺天黑就关门了,如今晚上10点以后街上还灯火通明,十分热闹,“有点城里夜生活的意思了。”

  “山大今年有6个学院搬过来,对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肯定会更大。”在东里村村委委员李世安看来,山大带给即墨、蓝谷带来的红利才刚开始显现。

  3 文化自信人文效应迸发

  对于很多人来说,山大青岛校区落户鳌山湾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它对即墨的影响有目共睹,又潜移默化。用市民吕晓艺的话来说,那是一种渐深渐浓的文化自信。

  “山东第一学府落户,让我出门在外时底气十足,以前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在‘即墨’前面总要加个‘青岛’,现在我都是很骄傲地告诉他们‘山东大学就在我家门口’。”她说。

  “工作之余,到大学校园走上一圈,不仅能卸下工作的烦恼,还能抚平内心的躁动,在追忆青葱往事中身心得以舒展。”工作5年的市民孙洪伟说,山大启用让他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听说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很期待能在那里畅游书海,放松身心。”

  研究表明,有大学的地方人员各方面素质较高,容易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这一区域呈现出高品位的学术文化氛围、多样的文化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而极大提升当地文化氛围、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

  尽管山大青岛校区刚刚启用一年,其在文化上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效能。

  如今,每逢周末,黄修泉便带着孙子到校园里转转,“你看哥哥姐姐们在这么漂亮的校园上学多好,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山大,你能在这里学习。”

  王洪江告诉记者,村民们现在不知不觉中都在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

  4 招纳人才做蓝谷智力宝库

  “青岛校区作为我们对接国际高端人才的重要窗口,一开始就把人才引进当作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把国际高端人才当作青岛校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在青岛校区启用仪式上如是说。

  事实上,青岛校区开建以来,山东大学便通过发布公告、海内外校友推荐、校院联络等方式向全球招聘高端领军人才,先后有10位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学术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以院长和科研机构负责人的身份加盟山东大学,担任青岛校区学院的院长或科研机构负责人。

  山大青岛校区招聘的院长和科研机构负责人都把人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们借助学校提供的各种人才政策和学术平台进行人才二次引进,实现了高端人才的集聚。

  据青岛校区人事处负责人于向明介绍,初步统计,目前将到青岛校区全职工作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高端人才近百名。

  正如青岛蓝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所说:“我们相信,随着一座高水平大学园区的崛起,这里必将成为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点睛之笔,成为推动青岛实现蓝色跨越的强大引擎。”

  借力山大青岛校区人才聚集优势,青岛蓝谷翻开了打造人才高地的新篇章,未来的山大必将成为蓝谷的强大智力宝库。

  陌上花开,只因你在!

  轻轻一缕清风,别去了春绿夏炎的季节。漫步山大青岛校区,放眼四望,一切变化都可以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悸动,那么浓郁,又那么不露痕迹。

  来源:新即墨 [编辑: 刘晓倩]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766089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